
山西金圣源服飾有限公司
公司電話:18603599023
公司傳真:0359-2020901
公司地址: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紅旗東街金兆大廈13樓1305室
你不知道的事——運城的來歷
運城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,主要由來運鏟鹽的“農民工”組成。
“運城”因“鹽池”而來。歷史上運城即鹽池,由安邑縣治和解州管轄。鹽池居安邑、解州之間。鹽池兩岸本無常住居民,但在每年的夏、秋產鹽季節,外來務工人員為了方便生產,方便生活便開始在鹽池兩邊搭建臨時建筑,因鹽池北岸地勢平坦還可在閑暇時開墾種地,因此大部分都搭建在鹽池北岸。
隨著時間的流逝,臨時居住戶逐漸增多并成為常住戶。群居而成村,因靠鹽池邊,當時人稱運城產出的鹽為鹵,因此人稱鹵村。官府署衙為方便治理鹽池及周邊人口,也在此處派駐官吏進行管理,在村落人口登記時,嫌鹵字太俗,便改為潞村,由此一直沿用下來。
800年前蒙古部落崛起,這個民族在和漢族交易食鹽時鹽價奇高,而作為游牧民族,人畜都離不開食鹽,因此在交易食鹽時,只得以高價購買漢人的食鹽。
元朝建立時,特別重視食鹽的生產和管理,因此,首次在鹽池筑城,取名“鳳凰城”,并在鳳凰城第一次設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鹽運使署衙,設鹽運使司。元朝統治時期推行民族歧視政策,人分五等,北漢、南漢為最下兩等。元筑鳳凰城不許再沿用潞村名稱,而漢民族為抵抗元朝統治,私下里仍叫潞村,而鹽商則以鹽運使署駐地為名稱稱運城,也避開了鳳凰城的稱謂。朱元璋率眾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朝帝國后,將鳳凰城正式更名為運城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在“日偽”統治時期,日偽山西省政府曾將運城改名“河東市”,但抗戰勝利后,國民政府又將“河東市”改回運城市。解放初期運城市曾由安邑縣管轄,但安邑縣政府卻設在運城市內。時間不長,運城市改為運城鎮,由運城專署直轄。1958年合大縣,由當時的解縣、安邑縣、永濟縣、臨猗縣、運城鎮合并成立運城縣。后永濟、臨猗陸續分出單獨設縣。至此,由解縣、安邑、運城三地合并的運城架構基本穩定下來。
——這便是當今運城的來歷。